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对楚国采取怎样的战略政策?

考古学 2022-06-17 06:40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并立时期,秦国对采取了怎样的战略攻势呢?下面奇闻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桂陵和马陵之役后,进一步衰落,齐魏争霸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秦齐楚三强并立,魏、赵、韩、燕次之。此时的秦国,已占有崤函,又据黄河天险,有着十分优越的战略位置,东进的意图日渐明显,引起了各国的恐慌。

  承袭了先辈的基业,国力雄厚。当时,秦国和势均力敌,若想压倒对方,必须与他国联合。楚国与秦、齐两国均接壤,且实力强大,成为秦、齐争相联合的对象。

  襄陵之役的发生,使得不得不调整计划,转而选择与魏、韩、齐连横来扼制楚国,处于夹缝中的魏国更是借机激化秦楚之间的矛盾。在秦觉得伐三晋已得心应手后,秦惠文王对楚国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政策。

  一、秦克巴蜀

  1.古蜀的崛起

  巴、蜀是较早生活在四川地区的两个部族。春秋至战国之间,巴、蜀立国。“此时的巴,东与楚,西与蜀,南与黔江,北与秦相界。”自春秋以来,与楚国联系较为密切,呈战争与和平相交替的状态。

  蜀国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历鱼凫、杜宇、开明三代王朝后,蜀国发展成为“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的泱泱大国。蜀国与楚国联系较频繁,但蜀国的敌人主要是秦国,双方曾因南郑展开长期的争夺。

  “向东扩张是古国一贯的重要国策”,而巴国由于东、南、北三面的土地都被楚国掠夺,只得向西攻掠蜀国,两国世代战争,这为后来秦进占巴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魏国的衰落,秦国东部的局势大致稳定下来。

  即便如此,从全局来看,以秦国当前的实力还不足以控制中原,且缺乏巩固的后方基地。当时的楚国占据着汉水和长江流域的上游并有汉中和巴、黔中地区,地理位置上相对占优势。可以说,巴蜀地区对于秦、楚两国的争霸战争都十分重要。

  2.秦国软硬兼施

  秦国历代统治者看到了巴蜀地区的重要性,并逐步向巴、蜀发展,到了秦惠文王时期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方针。秦惠文王时谋楚的第一步便是攻灭巴、蜀,争夺长江上游的优势位置,对楚国形成之势。秦惠文王初立时便意识到蜀地“为入楚必由之道”。

  后来,秦惠文王知蜀王好色,于是“数以美女进”,再加上当时楚国衰弱而秦国日渐强盛,蜀王便趁此时机与秦修好关系。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巴、蜀两国爆发了战争,两国都派使者求救于秦。是时,正逢派兵向秦国挑衅,在伐韩还是伐蜀一事上,大臣们展开了激烈讨论。

  最终,在的建议下,秦惠文王更加坚定了伐蜀的决心。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秦惠文王时期,秦国有着明确的平定天下的目的和步骤,而且君贤臣明,上下一心,共同为东出的最终目标而努力。

  ,从全局来看,当时秦国东进完成统一大业的条件尚不成熟,且秦处于关中一隅,以一敌六仍力不从心,与东进相比,攻灭巴、蜀阻力要小很多,而且攻灭巴、蜀可以把巴、蜀变为自己的大后方。

  ,“在此之前,秦对楚的进攻路线集中于斜越秦岭的丹江与汉江通道,无论是南阳盆地南侧还是汉江通道东端上庸地,均属于楚国的掌控区,且由此攻郢,仍要面对大洪山两侧汉江、随枣走廊的楚军阻击。”攻占巴、蜀于日后伐楚十分有利,,秦惠文王决心伐蜀。

  3.楚国的按兵不动

  从楚国的角度来看,秦攻巴、蜀时楚国的不作为为秦灭巴、蜀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从决策者的角度来看,变法后,楚一度注重西南的发展。自楚怀王继位以后,逐渐放松了对巴蜀地区的警惕。,从文化角度上来看,楚人主要生活在平原地区,,只喜原居而恶山居。

  楚国之所以未能一统天下,与楚人的这一文化特色息息相关。,从战略角度来看,当时巴、蜀之地地势险要,若楚国要进攻巴、蜀,走水路则要从长江逆流而上,走陆路则要穿过崎岖的巫山山脉,难度较大,且楚国的周边有太多选择,取巴、蜀是最耗时费力的一种,,楚国虽与巴之间发生过冲突,但仅是设置巴郡、筑扞关进行战略防御,并未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

  而且,从楚国的兵力分布来看,“楚军力只有少数分布在楚国腹心与古矿冶遗址,大部分在楚国北、东、南部”,,楚国无意向西拓展。更为关键的是,楚国统治者对巴蜀地区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缺乏应有的认识,从而为秦顺利攻占巴、蜀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秦攻巴、蜀时楚国的不作为是楚怀王在对秦策略上犯的第二大错误。

  二、汉中的争夺

  秦在攻占巴、蜀之后,为了威胁到楚国的核心地带,秦对楚国发起猛烈攻势,为的是争夺东部汉中,汉中的重要性也决定了秦、楚两国争夺这一地区的斗争将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

  战国前期,楚国是汉水流域最大的支配者,秦人虽知汉水流域的重要性,但却无暇南顾。直至时,被三晋阻于关中、无法东进的秦人开始向汉中盆地渗透。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时,“左庶长城南郑”,秦国开始将势力延伸到汉中盆地。

  此后,南郑的归属屡有反复,历经数代,最终在时期,秦国夺取了这一地区。至此,秦国终于在汉水上游这一最大的盆地扎根。此时,秦国所得地区为西部汉中。此后由于秦国当时的战略重心仍在河西,在占领南郑后便未继续深入。

  直至秦惠文王时,才展开对东部汉中的攻势,并通过丹阳之战夺取了这一地区。对于楚国而言,汉中是楚国的战略重地。春秋中后期,秦国日渐强大,其势力范围开始扩展到汉中盆地和商丹盆地。楚国为了防止秦人南下东进,在汉水的中上游设汉中郡,郡治便在丹阳,,秦惠文王时,丹阳被攻占便标志着中郡的陷落。

  战国中期,经变法强大起来的秦国逐步成为楚国的心头大患。时,便已看到秦国的野心。,“楚令昭鼠以十万军汉中”,加强汉中的防务。到了楚怀王之时,楚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依旧十分重视汉中的军事地位。为了保护楚国的西北大门,他们纷纷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却对此置之不理,使得楚国丢掉了汉中,楚国的西北边境由此门户洞开,为后来鄢、郢的陷落埋下了隐患。

  五国伐秦之后,秦、齐又各自开始兼并土地。秦、齐两国本无直接的利益纠葛,当时的局势已经从齐魏争霸过渡到了秦齐楚并立的阶段,其中楚国既与秦、齐两国接壤,又实力强大,是制约秦、齐争雄的关键力量。

  ,对于秦国来说,齐、楚联合,一方面不利于秦国在中原的势力争夺,另一方面使得齐国的势力更加强大,这不得不引起秦国的警惕。再加上当时秦觉得伐三晋已得心应手,遂决定“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将斗争矛头直指楚国。

  面对秦国的野心,楚怀王与齐国结盟,并屯兵于鲁、齐两国的边境和魏、韩两国的南边,派兵向北攻打曲沃和於中,威胁秦的盟国。在齐国的帮助下,楚国顺利攻下曲沃并准备进攻商於之地。

  “而不但想要战胜楚军于商於之地,还想要乘胜夺取楚的汉中地区,必须设法瓦解齐楚的联盟,还要做好反击楚军于商於和乘胜夺取汉中的军事上的准备。”这是秦国谋楚的第二步骤。五国攻秦失败后,楚国统治集团内部在内外政策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夫人、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对内嫉贤妒能、不思进取,在对外政策上仍然固守传统的亲秦政策。以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楚国上层守旧势力太过强大,因而对内要求革除弊政、选贤任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初期曾心愿图强,支持屈原的政治革新,遣“屈原为楚东使于齐,以结强党。”

  在此情形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先是贿赂亲秦派的上官大夫靳尚、公子子兰和怀王宠姬郑袖等人,通过他们对楚怀王施加影响,将亲齐派代表屈原放逐出去。之后又要求楚怀王与齐国断交,如此,秦、楚两国便可成为“兄弟之国”。

  楚怀王听后欣然答应,“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并下令与齐国绝交。这是楚怀王第一次背叛齐楚联盟,也是楚怀王时期外交策略上的一大失误。等到楚国与齐国绝交之后,张仪却只承认献地六里,楚怀王方知上当,兴兵伐秦。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秦、楚两国在丹阳交战,韩国亦联合秦国进攻楚国。结果楚国大败,楚大将屈丐、禆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被俘,损失八万人。不久,又占领了楚之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对楚国的战略包围主要围绕巴、蜀、汉中三个地方进行。巴、蜀和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影响秦楚关系以及秦一统天下的重要因素。

  巴、蜀的归附,不仅使秦国获得了富国强兵的基地,还使得楚国失去了对抗秦国的前沿阵地,解除了楚国对秦国的威胁,为日国攻占楚国开辟出一条道路。秦得汉中,使得楚国的西北门户洞开,自此,楚国在两国关系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