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犯人听到宁古塔基本都会自杀 这个地方到底有多恐怖

考古学 2022-06-17 06:26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还不了解的读者,下面奇闻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的宁古塔有多恐怖?一听要被流放此地,很多犯人选择自行了断。

  清代历史上宁古塔一地赫赫有名,作为重刑犯的主要流放地,让很多人闻之胆寒。宁古塔到底为什么被人所惧怕呢?那得先从流放这一刑罚说起。

  古代百姓们最为渴望的是丰衣足食,老婆孩子热炕头是普通人一生的梦想。所谓,如果抛家舍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离开亲人族人,那算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了。如果到了一个荒凉偏僻、条件恶劣的地方,更是糟糕到极点。

  所以统治者为了表现自己的“仁慈”,发明了“流放”这一刑罚。这种刑罚比死刑稍微轻一点,起码保住人的性命。但对于流放到什么地方,统治者自然是花费一番心思。毕竟怎么也得让罪犯受到惩罚不是?

  各朝各代所用的流放地点和流放具体方式有所不同。比如时期犯人常被流放到岭南一带,那里人烟稀少,荒凉至极,气候湿热,毒虫遍地。犯人经过长途跋涉来到那里,一路上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极其虚弱,到那里又,一旦蚊虫叮咬后感染疟疾,那就是,更别提其他惩罚了。

  而到了清代,也是本着“不忍刑杀,流之远方”的原则,将一些犯了大错的人流放,而此时选择的地点则是东北苦寒之地。宁古塔就是这时被为犯人视为黄泉之地。

  宁古塔之所以得名,并不是因为此地有类似于雷峰塔之类的建筑。在满语中,“宁古”是数字“六”的意思,而“塔”则是“个”的意思。

  宁古塔所在地是在今天的黑龙江省海林市,相传清代太祖的六位祖先曾经在此地居住过。当时此时是边陲要地,也算是清代的老本营,所以即使气候寒冷,居住条件恶劣,也一直有部队驻扎于此地。

  犯人为什么视宁古塔为黄泉之地,甚至一听说自己要被流放到那里先行自我了断呢?

  第一,环境恶劣,不符合生存

  当时的宁古塔平均气温比现在还要冷很多,一年到头无霜期不过百天。从八月中旬到第二年的四五月都是。而无雪的季节也是气候阴冷,不断。

  而流放到此地的犯人大多数是手无的文人,身体羸弱。从气候宜人的关内来到宁古塔,很难适应这种寒冷的气候,冻伤甚至冻死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这里有东北虎,熊瞎子等野兽出没,一旦不幸遇上,想全身而退几乎是。每年葬身野兽之腹的犯人也不在少数。

  第二,受尽折磨,身体吃不消

  来到宁古塔后,犯人们就被当成奴隶使用。当时看守宁古塔的士兵多为“”。类似于民兵,闲时有战事时披甲上阵,平时就以种地打猎为生。

  犯人是分配给这些“披甲人”为奴,做着又苦又累的活计,甚至代替牛马耕地。碰上脾气暴躁的主人,挨打也是分分钟的事。加之生存艰难,清兵发饷不及时,士兵吃的都不好,这些犯人吃穿就可想而知了。干活挨累吃不好睡不好,犯人们又会倒下一大批。

  第三,饱受摧残,精神易崩溃

  很多犯人以前都是高高在上的人上人,一旦成为低贱囚徒,思想上很难接受。还有一些人并不是自己被流放到此,而是妻子儿女都一同被流放。

  在这里女人会被当成军妓,被军官或者士兵凌辱,这种精神折磨也会让人崩溃。所以被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活下来的几率少之又少。

  但也有一些能力不凡的人在宁古塔混得风生水起。比如文人吴兆骞在宁古塔开起了私塾,不仅高徒满座,而且还成为巴海将军的。

  有商人杨越,开始时在宁古塔开江南小吃店,以独特的风味让当地人,后来又做了倒爷,让当地人用人参,鹿茸等东北特产和江南商贩交易,一下子成了商业领袖。

  还有很多非常卓越的人才也都为宁古塔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这也是当时统治者流放罪犯到这里的另一个目的吧?

  所以等到清政府倒台时,宁古塔已经不再那么荒凉。这时候皇帝没了,王朝覆灭了,犯人们也恢复了自由身。一些人思念家乡,选择千里迢迢回归故里。更多人则留了下来,因为他们离家多年,家乡里亲朋好友也通通没有了,回去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他们来说,宁古塔就是自己的家了。而且随着在宁古塔呆的时间久了,他们也逐渐不受歧视和虐待,和当地“披甲人”融入一起,结婚生子,他们不再是犯人,而是宁古塔人!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