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对两国的影响有多大 战争损失很大吗

考古学 2022-06-17 06:13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奇闻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长平之战对秦国有什么影响?此战中损失了多少人?

  前言

  长平之战是决定生死命运的一战,本来赵国虽然实力远不如秦国,但只要延续加固城防,坚守不战的策略,其实秦国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因为缺乏临阵经验,性格又骄傲自负,一心急于立功,所以冒然命令将士们跟随自己出战,导致,经过长平之战的大败,赵国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从此,赵国被秦国灭亡的命运就真的不可避免了。那么,长平之战是怎么发生的?对秦国和赵国各自有什么影响?战争的损失有多大?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发生的原委

  长平之战的发生时间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是在公元前260到261年间,一种认为是在公元前260到262年。赵国自从灵王之后,赵国的战斗力在七国之中还是不容小视的。赵武灵王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君主,他曾经亲自乔装改扮,深入秦国军事体系内部,考察秦国的军事部署和地形。,在与其他国家的战争中,赵国也取得了很多胜利。赵武灵王想从今天的内蒙古包头进攻,绕开坚固的,攻击秦国。

  秦国在赵国的西面,本来并不是一个强国,在时代渐渐崛起,与诸侯争霸,成为之一。时,秦国大败和,又战胜了当时实力较为强大的,得到了楚国的大片土地。而后又在中,大败赵魏联军,加快了一统天下的步伐。

  公元前270年,秦国进攻赵国,被赵国大败,这时,来到秦国,向秦昭襄王提出了的策略,昭襄王决定先攻打魏国和韩国,而后再攻打赵国。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的上党郡,把上党郡与韩国内部的联系完全切断。

  这时韩国国君命令上党郡太守冯亭将上党郡献给秦国,冯亭不愿意就此降秦,所以就转而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想借助赵国的力量来与秦国抗衡。一开始,平阳君赵豹商议,不接受上党郡,因为他们认为冯亭这样做,是想要嫁祸给赵国,会带来灾祸。

  可是,以为代表的一批人觉得,赵国应该接受上党郡,因为打仗打很久,也未必能拿下一座城池,上党郡有十七座城池,能够不战而得,是再好不过的事。

  于是,赵孝成王接管了上党郡,不久果然来与赵国争夺上党郡,公元前261年初,秦国攻占了上党郡,赵国派大军接应韩国的百姓。赵孝成王早就预料到会来攻打赵国,他认为只有老将军廉颇才可以与白起对抗。廉颇虽然野战能力不如白起,但却是当时著名的守城大将,廉颇驻守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对秦军对峙。

  长平之战的过程

  战争的最初阶段,廉颇也采取了进攻的态势,秦、赵两国各自杀掉了对方的侦察兵,在战争的过程中互有胜败,公元前260年,赵军失利,赵国的两个重要据点都尉城和故谷城都被秦军给占领了,秦军还俘虏了几名赵国军官。不久赵军筑起围墙,在营寨中坚守不出,秦军发起猛烈攻击,赵军失败,两名军官被俘,两处阵地失陷。

  ▲影视剧中的廉颇

  在赵军多次初战不利的情况下,廉颇坚定了坚守不战的信心。其实,廉颇的坚守不战并不是真正的坚守不战,而是想先避开秦军的锋芒,等到秦军数次挑战,没有结果,军心不稳的时候,在寻找机会出战。,秦国派出眼线,离间廉颇和赵孝成王的君臣关系,说廉颇坚守不战是因为畏敌。赵孝成王也许一开始不相信,后来,连身边的人都向他进言,赵孝成王也就不能不信了。于是,他多次派人责备廉颇,催促廉颇出战。

  廉颇深知,这个时候,如果自己率领赵国的大军与秦军硬拼,一定会失败。但秦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一旦赵军坚守不战,时间长了之后,秦军必然士气下降,这个时候,赵军再一鼓作气,击垮秦军也不是没有把握。

  本来,当初赵军面对秦军,屡次失败之后,赵孝成经想亲自率兵出战抗击秦国,被身边的近臣娄昌劝阻。娄昌认为,国君亲自出征与国不利,与战争的形势也无济于事。娄昌建议派人去和秦国议和,其他大臣建议赵孝成王联络秦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一起对抗秦国,这样做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和秦国议和。一些大臣极力劝谏,认为只要派使者入秦,秦昭襄王必然会隆重接待使者,麻痹各国盟友,而为自己争取时间,进一步对赵国发动进攻。而且,联合的各国还会觉得赵国反复无常,不讲信义,从而和赵国断绝联系,这样赵国就被秦国孤立了。,赵孝成王本来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君主,他,却也很害怕被秦国打败。议和只是给他犹疑的心理,找到一个合理的出口。赵国最终还是派人去和秦国议和了,秦国果然隆重接待使者,不仅接受了赵国议和的请求,还表示会和赵国建立新的联盟。这下,赵国可就了,从此以后,各国也不会再帮助赵国对抗秦国了。

  ▲影视剧中的赵括

  的赵括

  赵国的形势急转直下,秦国在答应与赵国结盟后不久,就单方面撕毁了联盟的契约。这个时候,秦国国相范雎又使出了百试不爽的反间计。他派人散布流言,说廉颇很好对付,秦国人最怕的是老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赵括虽然是,从小也熟读兵书,因为没有实际的作战经验,而且性格刚愎自用,非常傲娇。赵孝成王不但对秦国间谍的流言,而且他觉得,廉颇确实有可能因为年老,而爱惜自己的名声,不想被秦国战败。所以,他也想尽快扶持年轻人上位,于是就罢免了廉颇,让赵括到前线去指挥大军。

  据说,在赵孝成王决定用赵括之前,赵括的母亲也曾经劝赵王不要重用赵括,因为她还是很了解自己的儿子的赵括是一个志大才疏,喜欢夸海口,做事很不切实际的人,赵括的父亲赵奢在世时,就觉得赵括虽然对兵法说得口若悬河,他视战争如儿戏,根本没有见识过什么才是真正的战争。这样的情况下,一旦让赵括统兵,赵国一定会一败涂地的。

  ,赵孝成王这时已经被秦国的间谍成功说动,十分信任赵括,连的劝谏也听不进去。

  公元前260年农历七月,赵括到达长平,一改廉颇坚守不战的策略,主动出击。在赵孝成王决定换掉廉颇的时候,秦昭襄王给了白起更多的信任,不但给白起封了更高的官职,而且派兵增援白起,并严守机密,有人如果走漏消息,立即格杀勿论。

  最初,赵括下令攻击秦军时,秦军假装失败,并连续后退,一直把赵国大军引入自己的包围圈。赵括年轻气盛,一直追到秦军的大本营,赵国的将士无法攻破秦军坚固的防守。赵军连续攻打多日,已经筋疲力尽。这时,白起见反攻的机会已经成熟,就亲自率领两万五千余人,切断赵括大军的后路,然后,又命令一支大军从中间将赵国大军分成两段,让他们前后不能相互接应。然后,白起带着士兵们发起了进攻。

  ▲长平之战

  这时赵国的粮道已经被切断,军心涣散,赵括带领士兵们突围数次,都无法冲出秦军的包围圈,他们只好就地扎营,等待救援。本来,赵国的大军,是赶来援救的,秦昭襄王这个时候,几乎是动用了全国百姓的力量,来阻断赵国的援军。他把整个河内郡的百部授予爵位,又命令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去切断赵国的援军和运送粮食的通道。

  这时,山上的赵国大军已经连续46天断粮了,士兵们相互残杀,作为食物。,赵括将剩余的大军组织起来,亲自带兵突围,突围进行了四五次,秦军好像越战越勇,赵军根本没有。赵括在一次率兵突围的时候,被秦军乱箭射死。

  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赵国的大军失去了主帅,瞬间,二十万秦军集体向白起投降,白起因为顾虑到赵国大军反复无常,并且留着这些战斗力很强的赵国大军始终是个大患,所以就把赵军骗到山谷之内,放走了年龄还小的200多人,将二十万赵国大军活埋。

  长平之战持续了一到两年,秦军先后斩杀赵国士兵45万人。赵国从此有亡国之危,而秦军内部,也死伤大半,用了很久才恢复了元气。赵孝成王了解结果后,悔之晚矣。但因为赵括的母亲在赵括出征前,曾经极力反对,所以赵王最终并没有治罪赵括的母亲。

  ▲影视剧中的范雎

  秦军这时,本来可以乘胜灭亡赵国,战后,白起兵分三路,意图扩大战果。白起亲自带兵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这个时候,韩国和赵国联合起来,用重金贿赂秦国国相范雎,范雎被赵国使者说服,答应劝说秦王接受合议。秦昭襄王考虑到秦国这时也已经兵疲民穷,所以就接受了合议。白起因为极力主战,就与范雎产生了矛盾。应该说,这时候秦昭襄王接受合议的决定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没有采纳白起灭亡赵国的意见,秦国后来丧失了绝好的机会,在又一次与赵国发生的邯郸之战中,秦军失败。此后,赵国的实力又有所恢复。

  关于长平之战的损失,过去学者们普遍认为,赵国大军战死者应该有五万左右,投降者20万,投降者几乎全部被杀。

  ▲影视剧中的长平之战

  现在,一些学者提出,其实赵国当时并没有动用这么大规模的大军去与秦国对抗,而廉颇的战败,很大可能并不是廉颇指挥不当,而是赵国大军力量不足所致。从白起敢于用25000人与赵军正面作战,又派5000人把赵国大军从中间截断,就可以判断出,赵国的大军最多不超过秦军的两倍。所以说赵军四十万是不可能的。

  赵国大军素来以能征善战著名当世,秦国在进攻赵国的时候,其实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赵国又联合其他国家,让秦国在邯郸之战中失败,就说明赵国虽然损失很大,但还是有与秦国一战的能力的。而秦国自身虽然损失没有赵国那么大,错过机会之后,也不能再拿下邯郸。根据这个现象来说,长平之战的损失,也没有历史书上写得那么大。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