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的时代背景是怎么样的?社会环境如何?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奇闻网小编带您走进著名的。
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为确保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想方设法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其具体的办法就是分封诸子为王。他把宗室二十五人(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封为,分驻北部边境和全国各战略要地,想通过他们来屏藩皇室。朱元璋曾说的“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从全国来看,这些封藩主要有两类一是腹里,二是边塞要地。受封诸王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属,地位相当高,公侯大臣进见亲王都得伏而拜谒。
明朝初年,每一个藩王除食粮万石以外,还有军事指挥权。藩王于王府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辖军三护卫。护卫甲士少者3000人,多者1.9万人。九位塞王(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因有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所以护卫甲士尤多。北平的皇四子燕王拥兵10万,大宁的皇十七子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他们在边塞负责筑城屯田、训将练兵、巡视要害、督造军器。晋王、燕王多次出塞征战,打败蒙元残余势力的军队,尤被明太祖重视,军中大将皆受其节制。甚至特诏二王军中小事自断,大事才向朝廷报告。尤其是燕王朱棣,由于功绩卓著,朱元璋令其“节制沿边士马”,地位独尊。
藩王势力的膨胀,势必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在朱元璋大封诸王的时候,时任平遥县训导的叶伯巨就指出,藩王势力过重,数代之后尾大不掉,到那时再削夺诸藩,恐怕会酿成“”、西晋“”的悲剧。提醒朱元璋“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土”。朱元璋不但听不进劝告,反而将其下狱囚死。
在分封之中,朱元璋曾规定凡受封诸王必须离开京城,到封地就藩。不允许各亲王之间相互往来,即使入朝,也不能前来,必须一京,另一王才可程。朱元璋此举的目的在于避免诸王相互串联,与中央相对抗。所以,诸王就藩,可以说是“生离死别”。但朱元璋的,却未能收到预期的后果。
明太祖朱元璋不仅分封诸子为藩王,而且在其成法中有一条是关于“靖难”的。朱元璋当国时,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的权利,他在《皇明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后来的朱棣即以此为理由,指、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故而靖难之役中朱棣的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
这其中,“靖难”的意思“靖”指平息,扫平,清除。“靖难”代表平定祸乱,平息战乱,扫平奸臣的意思。不过太祖的成法里面还有一条就是先召唤藩王,藩王才能起兵,且成功铲除奸臣后要五日之内离京。所以这不过是朱棣想要夺取皇位的一个借口而已。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