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考古研究院发现一处大型明代官窑遗址

考古学 2020-04-20 09:18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南京作为大明王朝的国都,历洪武、建文、永乐三朝50余年。明太祖朱元璋聚全国之力,历时28年完成了南京城宫城、皇城、都城、外郭四重城垣的建设,可谓“高坚甲于天下”。据学者统计,南京城墙耗费城砖数亿块。这么多高规格、巨量的城砖,是在哪里、如何烧制作的?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一场特殊的在线直播活动在南京城墙集砖馆举行,“南京栖霞官窑山明代城砖窑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马涛,讲述了栖霞官窑山明代城砖窑址的发现成果。
 
 
△俯视图
90多座窑,分布集中,规模宏大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16至2019年,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栖霞官窑山及其附近地区,系统开展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发现一处大型明代官窑遗址。
 
考古专家们发现,遗址由90多座窑和大量相关窑业遗迹构成。这些窑分布集中,是统一规划建造的。就单个窑体而言,每个窑都结构完整、设计合理,代表了14世纪东亚砖窑技术的最高水平。
 
 
△窑体依山而建,设置科学
那么,这些窑又有哪些特征?专家们对其中16个窑体进行了“解剖”,发现所有的古窑建在山体缓坡上,利用自然山势修筑,前低后高。它们形制相似,都是倒焰窑,由操作间、窑门、火膛、窑室、窑床、烟道等结构构成,通长约10米。
 
每一座古窑的设计,都充满了科技感。以第15号窑为例,窑门砖筑券顶,高宽约1.1米,既达到聚热效果,又便于装坯取砖。而火膛呈喇叭形,中部有一小圆坑,这是多次清灰形成的。窑室,现存口大底小,斜壁内收,青灰色烧结面较厚,口部径长约4米、距火塘深约4米,经测算,可装烧千块砖之多。窑床高于火膛约1米,平面呈半月形,长径达2.9米,外围有平底沟槽作排水之用。烟道位于窑室后部,先挖槽再砌砖与窑室隔开,下口宽1.5米,有砖砌吸烟孔,自下而上喇叭形收缩成长0.8、宽0.4的长方形,既增大了烟道的吸力,又不会造成热量流失。窑门外两侧均有用砖石垒砌的护墙,窑门前操作间与原地表平齐,底部有含灰黑色草木灰及适量烧土的踩踏面。
 
 
△官窑山遗址
功能完备,有砖坯晾晒场、排水系统、交通水系
 
经过发掘、分析,考古人员认为这处窑址是明代南京都城附近的一处官办窑场,功能分区完备,布局完整。现场,专家们发现了建筑基址、砖坯晾晒场、排水系统、交通水系等窑业相关设施。
 
据介绍,建筑基址位于窑场西南片区后侧的高地上,发现了磉墩三排共11个。其中,最西一排3个,中间5个,最东3个,都近方形,长0.75~0.95、深0.15米左右。考古人员推测,这一组建筑基址很可能是当时窑场的临时管理机构。
 
砖坯晾晒场位于窑场西南片区东部,与窑体平行,平面呈长方形,南北残长45、宽29米,由晾晒面、排水沟和简易建筑构成。晾晒面自西向东呈长条状分布,共25道,呈灰褐色,经人为堆筑,内含草木灰痕、烧土粒、炭粒等遗物。,晾晒面两边设有排水沟,呈井字状纵横交错,东西向有6道,起自窑门处,横穿整个砖坯晾晒场,与东部的水沟相连。
 
晾晒场内排水沟和窑前排水沟相连通,共同组成了窑场整个排水系统。经考古,考古人员们发现,窑前排水沟内每间隔1米左右建有柱洞,部分柱洞内还保留尚未腐朽的木头,推测为窑门上搭建防雨设施所用。
 
而交通水系贯穿于整个窑场,并与北部长江相通。现场,考古人员在北部片区南侧和西南片区东侧,都发现有河道遗存。西南片区东侧河道东南-西北走向,揭露长度62.5米,东西宽10.50~16米,深1.55米,经勘探,可与北部长江相连通。
 
发现大量的铭文城砖,南京本土的城墙砖这里造
 
遗址现场发现了大量的铭文城砖。这些城砖长42-44厘米,宽20-21厘米,厚11.5-13厘米,两长端面都模印有阳文。经辨认,上面的文字,一侧大多是“应天府提调官府丞王恪令史吴子名 上元县提调官县丞李健司吏方原吉”,而另一侧多为“总甲…甲首…小甲…造砖人夫…窑匠…”,“总甲”“甲首”“小甲”“造砖人夫”“窑匠”人名有所区别。
 
 
△城砖上的铭文
其中,第三号窑还出土了印有“……上元县县丞田泰……洪武六年……”的铭文砖,这为该窑址提供了时代和性质依据。
 
经过考古发掘,可以确认,这些铭文砖都是明初烧造,为营建南京都城之用。据文献记载,明初南京城筑造所用之砖主要来自湖广行省(今湖南、湖北)、江西行省(今江西)、直隶(今安徽、江苏)等地,其中应天府有上元、江宁、溧水、溧阳、句容等县烧造。
 
 
△城砖上有铭文
“应天府……上元县……”铭文砖的发现,证明官窑山遗址是应天府一处大型官办窑场,为南京本地烧造营建明南京都城城砖找到了例证;对研究明初政治管理体制、责任制度、徭役制度、书法艺术等内容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考古学资料。
 
 
△窑址排列有规划
未来,将建官窑山明代窑场遗址公园
 
据了解,鉴于考古成果的重要性,南京市市政府高度重视该处的文物保护工作,对窑址密集的大面积区域进行原址保护,规划建设约60万平方米的明代窑址考古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以加强对该遗址的保护、利用和展示。
 
,为了更好地对考古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多样化保存和今后博物馆的利用和展示,对以官窑山窑场为核心的区域进行了数字化信息采集与处理,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